顯示具有 南華怪現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南華怪現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瞎扯蛋分析--南華大學女生宿舍靠外側陽台不曬衣褲的現象

趁著睡覺前來一篇,想睡了亂亂寫,以簡潔為要。

前言:
相對於男性,女性是被觀看的對象。從穿裙子不想被看到內褲,到穿比基尼泳裝的身體展現,被看到內褲的對女性的傷害竟然更勝比基尼,裸露的程度差這麼多。想想也是挺奇怪的。

地點:
南華學校文會樓與麗澤樓女生宿舍(以池塘為中心地)
對象:
住在該宿舍的女同學
現象:
女生宿舍的陽台相較於男生陽台更少看到晾內衣褲與衣服的景象

事發:
剛剛半夜寫到手斷掉的實習心得完成二分之一,為了舒緩壓力四處逛逛校園,校園不大一下子就逛完了,所以走到女生宿舍(池塘)逛逛,以麗澤樓為中心我繞了兩圈發現一個現象,靠近外側的陽台,或者說行人(男學生女學生校外人士)能夠視覺所見的陽台幾乎都沒有晾衣服。

做為小社會的觀察,南華是個很有趣的地方

http://billy3321.blogspot.tw/2012/12/hidehandofchina.html?m=1

【做為小社會的觀察,南華是個很有趣的地方】
做為一個社會學的觀察/歷史的運用/社運的實踐/意識形態的衝突

身為一個菜渣雜學生,首要目標要確立觀察的對象與結構的大小。
視南華校園為一個結構(系統),一個獨立且自行運轉的社會,正因為如此當討論南華時不討論學生父母的經濟階級與被宰治問題,只討論學生背景。

有了對象。接著要討論南華的結構內的角色:有學生/南華的學生/教授/行政人員。結構內的小系統:行政系統/學生系統(校園風氣)/教授系統,基本上系統間是相互遷動的。

行政系統呈現金字塔型,以校長/副校長為首(董事會部分,不清楚)推行行政。故,當回推學校問題要找對象負責時就是炮這兩位。

ideology來看,以校長/副校長為首的行政系統是統治者,學生是被統治者,教授屬於中立角色。統治者要做的是進可能的擴張自己的權力去操控(管理)學生達到統治者所想的樣貌。

當學生遇到問題(例如:每堂課都要點名)要從結構面來看這個問題,在社會學上叫作社會學的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但是這也是統治者最不喜歡的,因為從結構面來看問題會直指統治者的錯誤,因此統治者會希望學生以個人歸因的角度來看問題(來上課是學生的義務/我是為你好)。

統治者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推行自以為為人民好的政策,當初法西斯主義上台時/納粹上台時/毛澤東式共產黨上台時/國民黨來台時都說過同樣的話。

有了社會學的架構可以看出背後的權力結構,該怎麼應對與回應統治者的技巧,或者說統治者使自己免責的方式?
我覺得歷史是不錯的角度,我的台灣歷史觀習自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的政治經濟歷史觀,二二八,白色恐怖,台灣民族主義的概念,聯合報社論,還有網路上的各種評論,特別是連結內的文章。

有時候很有趣,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感覺統治者對反對者應用的招數與言論,在歷史上好像都曾有過,根本就是歷史的小縮影重蹈覆轍。

統治者要合理( legitimacy)自己的統治,在連結中提到中國政府以整頓異己/經濟依賴的方式來統治,把社會問題以扣帽子(貼標籤)的方式丟給異議者。

南華的統治階級也做了類似的事,學生反抗就先扣帽子:低知識(拿出歷年成績單檢視)/不上課(看曠課次數)/不讀書(看借書記錄)/如果正巧相反還是可以扣帽子:高知識(太有主見/太主觀)/來上課(只會上課接觸的東西太少)/讀書(接觸思想偏激的書籍),更直接的直接對反對者的言行扣帽子:不理性/不禮貌/行為不良

蘇共貼過精神疾病的標籤給政治犯,國民黨貼過通匪諜讀紅書的標籤給政治犯,統治者會用的招數歷史都出現過,一點也不原創,我在工運裡也見過。

終於知道歷史的用處,用來做為保護自己與看清楚統治者的手段。

統治者的價值總是形成社會的主流價值,所以學生往往沒有思考過就接受了,或是根本從來沒有接不接受就被付諸實行的規範。
統治者往往以此,當學生有反對聲音時先讓學生內鬥削弱力量,最後在以一個父親的角色出來指導與勸和。

接著實行扣帽子行動,另一方面再接著打壓反對者言論(刪除留言),孤立反對者勢力。

接著合理化統治者的行為:我是為了學生好/南華是一個家(這句話在我聽來就好像易普生的玩偶之家裏面的,喔!我的小鳥(指主角)阿。充分展現自己的權力)

漠視與私下輔導反對者:這時候有趣了,學校的工具很多,有很多直接與間接的方式。或許跟輔導室姐姐諮商一下也能撫平憤怒。(諮商絕對不是用來合理化統治者不公不義的工具)

或者以拖待變,學生只有四年時間,過去了就過去了(統治者尻尻)


媽呀~原來我所學到的東西都運用在生活中了,偉哉!南華。
歡迎大家來就讀,這裡是一個理論與實踐並行的學校。
主人對我好主人只教我說這句話。


撇除家庭經濟因素,南華學生打工可能的原因?

前言:本文並非討論大學生應不應該打工的問題。而是試圖討論打工風氣的可能原因。

【打工】指在便利超商/飲料店/加油站/餐廳/飯店的PT工作,領有時薪109元或更低時薪。

撇除家庭經濟因素。為什麼學生之間會形成打工的風氣?
我認為:
學生所以打工,追求的並非微薄的薪水,而是【成就感】與【價值感】。

會進來南華學校的學生,在求學過程的考試中得到的成就感就比其他學生低。在讀書這方面沒有得到成就感,久而久之也就對書本失去興趣,甚至形成一些信念,例如:讀書沒有用啦;我不是讀書的料。

循環過程:讀書,考試,得到低分,降低讀書的慾望(回饋),re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