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並非討論大學生應不應該打工的問題。而是試圖討論打工風氣的可能原因。
【打工】指在便利超商/飲料店/加油站/餐廳/飯店的PT工作,領有時薪109元或更低時薪。
撇除家庭經濟因素。為什麼學生之間會形成打工的風氣?
我認為:
學生所以打工,追求的並非微薄的薪水,而是【成就感】與【價值感】。
【打工】指在便利超商/飲料店/加油站/餐廳/飯店的PT工作,領有時薪109元或更低時薪。
撇除家庭經濟因素。為什麼學生之間會形成打工的風氣?
我認為:
學生所以打工,追求的並非微薄的薪水,而是【成就感】與【價值感】。
會進來南華學校的學生,在求學過程的考試中得到的成就感就比其他學生低。在讀書這方面沒有得到成就感,久而久之也就對書本失去興趣,甚至形成一些信念,例如:讀書沒有用啦;我不是讀書的料。
循環過程:讀書,考試,得到低分,降低讀書的慾望(回饋),recycle。
在求學過程負面回饋的人,原本就不適合再繼續進入以學術為主的大學教育,但是基於某些原因(在此不討論)這樣子的人還是進入大學教育。
對他們造成煎熬,因為學術教育以書本基礎,他們對書本沒興趣,不讀書無以應付考試造成低成績,使得他們於讀書方面感到【失落】【低成就】【低價值感】。
學生花錢來學校卻不讀書,一定會感到愧疚,可是選擇讀書要投入的成本太多,過去求學階段的讀書經驗又阻礙讀書的動力。
為了彌補【失落】【低成就】【低價值感】【愧疚】(負面能量),選擇某些方法來獲得正向回饋(正面能量),【打工】即是一個彌補上述不足的方法之一。
【打工】與【讀書】比較,打工的優點:
1當天/當週/當月領取工資。等於定期的正向回饋,讓學生以為自己的付出有得到回報。與其投注一大堆時間讀書,還不見得拿高分,不如花時間去打工,還有錢拿。
2有效運用時間。打工可以證明時間沒有白白浪費掉,一天花幾個小時,有錢拿代表有效利用時間,沒有虛度光陰。
3人際互動需求。當大家都在打工的時候,自己不打工好像很奇怪,無法融入這群人(對團體的歸屬感)。跟同學互動,聊工作的內容比聊讀書的內容還容易有興趣且持久。
4成熟的需求。跟別人說自己在打工好像暗示【我是成熟的】【我是大人】【我是獨立的】有一種自我效能感,貌似追女生比較容易(筆者主觀)。
5零用錢增加。打工所得增加手上能使用的金錢,可以購買所好。
6轉移生活焦點。自己不喜歡讀書,多出來的時間也就是玩電腦什麼的,打工比起讀書顯得有意義多。
【打工】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價值感】【自信】。
打工的缺點:
最大的缺點是學生浪費了大量能夠用來讀書的時間。
對於缺點的防衛:
1自己催眠自己說對於以後就業會有所幫助。其實打工的資歷不會被寫在履歷上。
2獨立。打工賺零用錢,賺的多甚至可以養活自己,不用靠家人,肯定獨立的需求。如果是有女朋友的人,就好像告訴女朋友,我現在是個男人可以撐起這個家(租屋),有一種自我效能的滿足(empower)。
從上述的防衛可以窺見某些行為與思想:
有些在外面打工的人會表現出一副我已經獨立,或者我已經是個大人的姿態,動不動就用現在怎樣怎樣(例如:有工作)對於以後就業會有幫助,或者說你們現在做的這些那些(例如:讀書)對於以後就業沒有幫助。
影響:
當身邊的人都是這種心態的時候,會影響到其他沒有打工的人。會被認為說讀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讀書的人被認為是米蟲。
無形中暗示大學生應該去打工,打工成了一個肯定自己的唯一方式。
筆者主觀:感覺人如果不讀書好像比較可能會出現人云亦云的狀況,也比較容易把自己商品化(例如:愛情市場),卻確信自己所信為真。
您的文章分析的蠻清出,直到最後筆者主觀,毀了這篇文章的深度。
回覆刪除您說的沒錯,大學生打工有很大一點是關於[成就感],但這也是因為這群學生在課業得不到成就感,而在課業得不到成就感的成因很多是由不得自己。
你或許會覺得:課業有成就感,不就是認真讀書就好了?
沒錯,但我想你一定知道,家庭收入和小孩就讀大學的關係。
就算不談金錢,個性、環境、人生際遇、貴人,這些有多少是人可以自身控制。我想你讀的是哲學系,也許知道我的意思。
你給人一種【如果不讀書就會人云亦云,比較低下】的結論。
我只希望這些年過去,你的觀念已經轉變,並對那些學歷不好的人公平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