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逢人做戲,別人還把你當傻子。看讓禹安被嘴砲者,背後的行為動機

【不逢人做戲,別人還把你當傻子。看讓禹安被嘴砲者,背後的行為動機】

  又要寫學校了,想到就無力。

  原本我以為這個部落格只是在南華學校內流傳,所以沒有想要回覆的意思,南華的議題我已經處理完了,但是今天(1021011)在中正廟時巧遇朋友,有提到我最近的文章很紅什麼的......因為已經有校外人士得關注,所以我有必要來澄清一下關於「爆紅」這件事情的始末。還有不太對勁的地方。

  基本上我開立這個網站是在1020626日,並且一天內從我的主要部落格轉貼14篇我覺得最偏激的文章,自此之後這個網站就被晾在這沒在管,而這個網站本身就不是什麼嚴肅的網站,我把部落格當作情緒的出氣筒來使用,文章大多是在心情很HIGH或者悲傷、憤怒時的情緒宣洩,文章原本就不正經了。故,這裡的文章,就是我自己在碎碎念給自己聽。

  這個網站是在我很憤怒的情況下一天成立,自此就被晾在這裡,我也沒有把網址貼在臉書上,或者宣傳什麼的,那麼為什麼會爆紅?應該有個起頭。

  話說,102100815:32當時我正在聽課,臉書上突然有個不認識的人密我,並問我是不是南華的學生,我回答YES之後,他回「如果你看不起南華 請你轉學^^然後我有看過您的文章 您不是說您不是南華的學生ㄇㄚ˙嗎」我回「很單純的想法,滿可愛的。很多習以為常與理所當然的事情,如果多思考一點也許能感覺到不同之處,所以人才要讀書」事情大概是從這裡開始。

  等到下午六點半左右回到宿舍之後就有人在臉書上回我「學長剛剛有人在南華板po你的文章」,文章開始在南華學校內傳開。因為我在學校潛水已久,學弟妹什麼得很少有互動,更別說外系學生了,所以我無從得知別人是怎麼宣傳的。

  根據朋友指出,有人在臉書上每個南華的社團把該部落格的網址張貼,隨後就有人張貼另一個部落格的網址與我的臉書。社團內的網址雖沒過多久就被版主砍了(南華校方有單位在管理臉書社團),接著就出現在個人的臉書頁面上,接著就傳到校外人士那邊。之後學校就找我去喝咖啡(南華又一怪現狀,這應該可以證明南華像是高中的說法吧)

  爆紅的始末大概如此。
  我認為這個網站只是紀錄我的悲憤情緒,網站標題什麼的都是憤怒下的產物,所以基本上留言都不會回,不會刪,網站也沒考慮過要關。也沒有必要太認真看待。

  怎麼爆紅的這點我是沒太大的興趣再去探究,我好奇的是這群南華學生為什麼會反應這麼大?這群人在想什麼呢?群起而圍之呢?
  PTT上也有批評南華的文章,就沒有這麼大的反應,表示我的文章一定有戳到南華學生的痛處。

  從「內團體與外團體」來看,南華學生就是一群內團體,如今有外團體的人(我)去批評,自然是比較偏袒自己人的。

  看著底下文之的留言,基本上我是滿感謝大家指證出文章內的錯誤,這有助於我思考問題時的精細度,還有論點切入的角度,對於大家的留言我會當作「討論」而不是「批評」,底下有些留言實在很跳tone或直接針對個人,這就是南華的學生,看了幾年了習慣了。

  那麼我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文章會被南華學生轉貼(明明都六月多的事了),怎麼現在才爆出來?行為的背後一定有個原因(動機),我覺得這是因為我碰觸到了南華學生的「認同」,不管是對學校的、南華學生,還是自己。才有這樣的反應,不是論述我哪裡錯了,而是直接針對個人(習慣了)。

  這個學生可能以為把我的資料公佈之後,會讓我覺得羞恥什麼的,但是我是從「討論」的角度切入,感謝指出我思考上的錯誤,讓我能更精進自己。

  為什麼學校請學生去聊天?記得之前反核活動時,教育部曾經有發公文給各個大學要參與反核的學生注意身體別著涼什麼的......那時候考驗的是每個學校的反應與氣度,我覺得今天這件事是這麼小的一件事,南華都可以搞得好像很嚴重一樣。其心可議。

  網頁有14篇文章,就只有這篇的點閱率特別高「南華大學「關心學生」的新政策,是錯誤的」,這也是可以思考的地方。

  南華的議題我沒有興趣再碰。不多寫。

文章的產出與被理解的路徑大致上是這樣:
作者的想法→作者有寫出來的文章→網友的理解

  我腦中的想法與網友的理解有出路,問題出在「作者有寫出來的文章」這部分因為文章都是在我情緒低點或高點時寫出來的,自然沒有深思什麼的。

  我覺得會發生爆紅的事情,根本是我躺著也中槍。

  學校方面不去過問轉貼者的心態,而是直接請我聊天,我覺得焦點根本放錯,就像火災的時候,有人去問你問什麼不逃,而沒有去思考為什麼會起火一樣。

這個網頁我基本上沒有在看,有興趣看雜文煩請來
http://mkjay00000.blogspot.tw/
這裡才是我有在更新的地方


瞎扯蛋分析--南華大學女生宿舍靠外側陽台不曬衣褲的現象

趁著睡覺前來一篇,想睡了亂亂寫,以簡潔為要。

前言:
相對於男性,女性是被觀看的對象。從穿裙子不想被看到內褲,到穿比基尼泳裝的身體展現,被看到內褲的對女性的傷害竟然更勝比基尼,裸露的程度差這麼多。想想也是挺奇怪的。

地點:
南華學校文會樓與麗澤樓女生宿舍(以池塘為中心地)
對象:
住在該宿舍的女同學
現象:
女生宿舍的陽台相較於男生陽台更少看到晾內衣褲與衣服的景象

事發:
剛剛半夜寫到手斷掉的實習心得完成二分之一,為了舒緩壓力四處逛逛校園,校園不大一下子就逛完了,所以走到女生宿舍(池塘)逛逛,以麗澤樓為中心我繞了兩圈發現一個現象,靠近外側的陽台,或者說行人(男學生女學生校外人士)能夠視覺所見的陽台幾乎都沒有晾衣服。

做為小社會的觀察,南華是個很有趣的地方

http://billy3321.blogspot.tw/2012/12/hidehandofchina.html?m=1

【做為小社會的觀察,南華是個很有趣的地方】
做為一個社會學的觀察/歷史的運用/社運的實踐/意識形態的衝突

身為一個菜渣雜學生,首要目標要確立觀察的對象與結構的大小。
視南華校園為一個結構(系統),一個獨立且自行運轉的社會,正因為如此當討論南華時不討論學生父母的經濟階級與被宰治問題,只討論學生背景。

有了對象。接著要討論南華的結構內的角色:有學生/南華的學生/教授/行政人員。結構內的小系統:行政系統/學生系統(校園風氣)/教授系統,基本上系統間是相互遷動的。

行政系統呈現金字塔型,以校長/副校長為首(董事會部分,不清楚)推行行政。故,當回推學校問題要找對象負責時就是炮這兩位。

ideology來看,以校長/副校長為首的行政系統是統治者,學生是被統治者,教授屬於中立角色。統治者要做的是進可能的擴張自己的權力去操控(管理)學生達到統治者所想的樣貌。

當學生遇到問題(例如:每堂課都要點名)要從結構面來看這個問題,在社會學上叫作社會學的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但是這也是統治者最不喜歡的,因為從結構面來看問題會直指統治者的錯誤,因此統治者會希望學生以個人歸因的角度來看問題(來上課是學生的義務/我是為你好)。

統治者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推行自以為為人民好的政策,當初法西斯主義上台時/納粹上台時/毛澤東式共產黨上台時/國民黨來台時都說過同樣的話。

有了社會學的架構可以看出背後的權力結構,該怎麼應對與回應統治者的技巧,或者說統治者使自己免責的方式?
我覺得歷史是不錯的角度,我的台灣歷史觀習自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的政治經濟歷史觀,二二八,白色恐怖,台灣民族主義的概念,聯合報社論,還有網路上的各種評論,特別是連結內的文章。

有時候很有趣,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感覺統治者對反對者應用的招數與言論,在歷史上好像都曾有過,根本就是歷史的小縮影重蹈覆轍。

統治者要合理( legitimacy)自己的統治,在連結中提到中國政府以整頓異己/經濟依賴的方式來統治,把社會問題以扣帽子(貼標籤)的方式丟給異議者。

南華的統治階級也做了類似的事,學生反抗就先扣帽子:低知識(拿出歷年成績單檢視)/不上課(看曠課次數)/不讀書(看借書記錄)/如果正巧相反還是可以扣帽子:高知識(太有主見/太主觀)/來上課(只會上課接觸的東西太少)/讀書(接觸思想偏激的書籍),更直接的直接對反對者的言行扣帽子:不理性/不禮貌/行為不良

蘇共貼過精神疾病的標籤給政治犯,國民黨貼過通匪諜讀紅書的標籤給政治犯,統治者會用的招數歷史都出現過,一點也不原創,我在工運裡也見過。

終於知道歷史的用處,用來做為保護自己與看清楚統治者的手段。

統治者的價值總是形成社會的主流價值,所以學生往往沒有思考過就接受了,或是根本從來沒有接不接受就被付諸實行的規範。
統治者往往以此,當學生有反對聲音時先讓學生內鬥削弱力量,最後在以一個父親的角色出來指導與勸和。

接著實行扣帽子行動,另一方面再接著打壓反對者言論(刪除留言),孤立反對者勢力。

接著合理化統治者的行為:我是為了學生好/南華是一個家(這句話在我聽來就好像易普生的玩偶之家裏面的,喔!我的小鳥(指主角)阿。充分展現自己的權力)

漠視與私下輔導反對者:這時候有趣了,學校的工具很多,有很多直接與間接的方式。或許跟輔導室姐姐諮商一下也能撫平憤怒。(諮商絕對不是用來合理化統治者不公不義的工具)

或者以拖待變,學生只有四年時間,過去了就過去了(統治者尻尻)


媽呀~原來我所學到的東西都運用在生活中了,偉哉!南華。
歡迎大家來就讀,這裡是一個理論與實踐並行的學校。
主人對我好主人只教我說這句話。


原來我也得了知識營養不良症

不走出南華,真的不知道別人是如何的專業。拿社工來說,旁系社工的專業與本科系社工的專業還有一段不小差距值得努力,既然又被我不小心的發現問題(大問題),與其怨天尤人倒不如立即盡可能的補強不足之處。

舉個小故事:日據時代,文化協會核心成員的 蔣渭水先生,曾經為台灣民眾開出一張診斷,診斷台灣人得到的病症是知識營養不良症。

在南華認真讀書的學生,明明都是讀一樣的科系為什麼四年畢業之後比別人弱?這是結構面的問題,同樣的科目老師教的內容深度比其他人淺,一個科目少講幾個部分,大學四年學生少學的內容加起來可能只相當於別人三年所學。
學生想走(轉學),走不了;學生繼續待著,學的又比別人少;學生休學,成本又太高。待著學校不是,不待著也不是,問題是插翅也難飛,因為學校方面結構面的弱化學生,使學生學科基礎不良沒有能力離開。

這時候如果學校又說,你不爽可以學賈伯斯的精神休學,那更彰顯了學校的嘴臉,一副自己什麼責任也不用負的心態;或著隨著學校起舞,把學生沒有能力離開學校的原因歸咎在學生,例如:是你不認真念書。全是學校慣用的伎倆,靶自己問題歸咎給受害者,在倒果為因說是學生的問題。
統治者(學校)的價值總是會成為社會(校園)的主流價值。點到為止。


今天我讀生死學系,我超強

今天去聽社工師考取社工證照的心得
【今天我讀生死學系,我超強】

從大一到大三寫了幾篇幹譙生死學系的文章,今天聽演講才意識到,原來我只專注在生死學系的缺點部分,沒有學科主軸/學科界定分散/安怎安怎的。

(教科書不都喜歡以某某某來劃分,搞的學生讀書讀得很累,我也要)
生死學系是一門藝術,是一門科學。

從預定職業劃分:分成殯葬與社工。
從學科劃分:生死學是從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宗教學綜合出來的四位一體( individual)的學科。

這麼多學科的綜合體才成就生死學一科,自然有其天生的缺點,容易造成樣樣都略懂,樣樣都不精的窘境。
而且我私心覺得我讀的社會學是社會學領域中很偏門的部分,像是死亡社會學;心理學還讀過死亡心理學。是有沒有那麼愛死亡啦!!!!怒喝茶

所以才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現象:別人講社會學,我可以跟他聊個幾句;別人講心理學,我一樣也可以聊個幾句;別人講宗教,我又讀過宗教學,又讀過一本神學經典,可以唬對方一下。(我天生害羞內向,跟女生講話會臉紅)

在學科上的缺點,除非想考生死所,不然比較不容易考其他的研究所(我覺得),論心理學也沒有比較厲害,反正我就是那幾本書用來用去...........

請參考,仙境傳說的職業。
生死學系就好像RPG裏面的超級初心者,所有一轉的技能我maybe都能使用(齁齁),但是你說晉階的我就不會了。

這樣確實符合所謂的「大學通才教育」。
可是學生難免會找不到方向,因為超級初心者的技能數還有配點方式太多,我們不像語言魔術師(心理學系)也不像嘴砲行動者(社會學系)有一個具體的技能樹與配點方式。

而且因為讀生死系的人少,就好像新職業剛開放,網路上找不到玩家經驗,所以每一步每一步都是挑戰。會有如履薄冰的感覺,究竟我的專業在哪裡?

隨想一下,超級初心者他的優勢:
一個人打等級低的怪的時候,管他哪種類型都可以吃,也就是如果處理介於「不用動腦的工作」與「完全動腦的工作」,將會得心應手,因為多少都可以做。

在團隊裡面,超級初心者一定不是主力攻擊者的角色,也不是補師的角色,他是屬於團對裏面類似「舞孃/吟遊詩人」的輔助類的角色,這角色有一個特色,雖說團對裏面可有可無,如果技術好可以加速團隊處理事情,如果技術不好就是團隊裏面打醬油的角色。

難怪我當初參加營隊,大家在講什麼好像我都可以接的上話,講出一點感覺有點道理的東西。
我根本是超級初心者阿~~~老濕,你說說看,你說說看啊!!!

回歸正題:我覺得生死學系的優點是蝦米!?
就像某某外校的人說的,我們比較具備人文素養。

如果你要問我人文可以當飯吃嗎?那我只能笑笑說請你先知道大學教育是蝦米我們再來討論。

「人文」指的應該是我們的專業在處理「觀念」的問題(不是心理諮商的那種處理方式唷)而是類似「死刑的存廢」「樂生的搬遷」的問題討論,我們關注在當事人的感覺,看是用社會學把人放在社會脈絡下去檢視;還是心理學討論環境對人的影響。
從多個角度下去看一件事情就是生死學的專業,這樣說好像有點類似哲學系啊~~沒關係那個我們也讀過一點點(齁齁)。

或許就像我現在,沒事就在臉書上PO個文章,讓別人「好像是這樣」「聽起來有點道理」「滿有同理心的」的感覺。某種程度上這就是在運用我的專業。

我並沒有太具體的寫出來生死學的專業,可能是我還沒有掌握清楚自己的學科在學些什麼。
因為我們的專業原本就不具體,有人說這叫作學科定為不明確,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學的超廣der幾乎包山又包海。

因為是一門跨領域學科,我們可以扮演學科與學科間橋梁的角色(小心會垮唷)。

回到上面超級初心者的比喻。
在遊戲中該職業是二轉已經不能再轉了,但是在現實中並沒有緊繃,如果家裏有錢還是可能念個超博士(註:雙博士學位)

以我現在社工實習為例子,因為機構是醫院,免不了一定會有其他專業人員,社工師的角色在團隊有一個功能(等等,我翻翻課本),對內協調團隊成員,對外協調家屬與病人。
有沒有發現,這根本是超級初心者阿!!!!!!
原來我從一開始就被培養成超級初心者阿!!!!

如果當初在成立生死學系的時候,那群大學教授們就預料到會有今天跨領域的情況,所以設立社工為未來發展路線,那麼我真該配服這群教授的先見之明,並且說我真的誤會你惹。請接受小弟一拜。

今天的演講,讓我想到這些,對我的內心有一些比較正面的回響。
ps臉書的缺點就是發文無法修改,我剛剛想到除了「超級初心者」尚還有一職業「嘴砲魔術師」。
你用社會學,我一樣可以跟你對話,講不贏你我就拿心理學來打你的論點,你會心理學沒關係,我還有宗教學還沒使出來。


任何的學生出現在南華的校園內,不必然是南華的學生

剛剛經過學慧樓旁的隧道,我突然頓悟。

果然真如心理學所言,所謂頓悟並不是憑空而來的,頓悟是在百般苦思,想破頭也想不到的情況之下,持續的思考才會出現的現象。

PS.
我比較懷疑,如果問題已經深入淺意識層面會不會比較容易有頓悟呢?

我想到:
【任何的學生出現在南華的校園內,並不必然是[南華的學生]】

[南華的學生]或稱[南華a]是一個汙名(stigma)在[我是學生,我在南華,我不是南華的學生]該文已經討論過。
該文網址:http://mkjay00000.blogspot.tw/2013/01/blog-post_31.html

在此借用刑法的無罪推定原則,任何的學生哪怕出現在南華校園內,只要沒有具體的行為表現,那麼就不能歸類成[南華的學生]。

我思我見。南華學生對我的意義

站在靈肉分離的角度,我觀察陳禹安的思考方式。
讓思考飛躍,生活上的蛛絲馬跡都能夠做文章有自己一套概念,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我在接觸民族主義的過程裏區分敵我、肯定自己,從台灣人與中國人的議題,延伸到細微的南華學生與我的問題,問題核心是「我跟你不一樣」。從肯定自己是學生的角色;肯定自己不是南華這兒的階級;肯定自己不參與南華校園怪誕風氣;肯定不參加南華的社團;肯定不與南華學校有太多的往來;甚至肯定自己不跟南華的學生有太多得接觸。
一連串的過程不是我有意促成的,實際上我也只是內化所學(民族主義)任思想飛騰,當站在靈肉分離的角度看自己,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很有趣。

南華大學「關心學生」的新政策,是錯誤的

學校新公告,新的統治集團要落實他的權力,在[為了學生好]的名義之下。
學校組成三份子:學生/教師/行政人員。三者原本是相當三角關係,彼此沒有高低權力之別。

但是,新校長,新氣象,新的人馬上台,要完成他的口號與他的政績,必須在先擴張自己的權力的前提之下。
行政人員中的最高權力者校長,行政總發號施令者,從下列的公告可以知道這個統治權力的架構,是一個金字塔型,由最頂端的校長,中間的行政人員與教師,最下 層的學生組成。其中中間階層的行政人員與教師,是由教師配合行政人員才要通報,而學生變成被監控的對象,在[關懷學生的學習]的名義下。也順理成章的連結 家長來監控學生,在[聯絡家長共同關懷]之名。

評南華大學新校長林聰明上任前開的支票

學校新校長即將上任(目前是代理)

提出的支票,如下:
1擴建校門
2蓋新宿舍
3蓋體育館
4學校內進駐新攤販,最終將成為美食街
5機車場設遮雨棚

撇除家庭經濟因素,南華學生打工可能的原因?

前言:本文並非討論大學生應不應該打工的問題。而是試圖討論打工風氣的可能原因。

【打工】指在便利超商/飲料店/加油站/餐廳/飯店的PT工作,領有時薪109元或更低時薪。

撇除家庭經濟因素。為什麼學生之間會形成打工的風氣?
我認為:
學生所以打工,追求的並非微薄的薪水,而是【成就感】與【價值感】。

會進來南華學校的學生,在求學過程的考試中得到的成就感就比其他學生低。在讀書這方面沒有得到成就感,久而久之也就對書本失去興趣,甚至形成一些信念,例如:讀書沒有用啦;我不是讀書的料。

循環過程:讀書,考試,得到低分,降低讀書的慾望(回饋),recycle

轉貼:某高中生在ptt南華板提問【關於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

這是幾位很用心的鄉民的回文,我把資料再整理與節錄。
有時候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我是作客他鄉),別人的視角又和在學學生不一樣,可以做為參考。

轉貼:某高中生在ptt南華板提問【關於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

節錄某鄉民們對於生死學系課程上看法:
問題一:雙主修選生死學系社工組好嗎?

鄉民一:不推生死學。就連該學科的核心內容,處理的問題意識,子學科分科等等...能否作為一個學科還是很大的疑問就是了,更何況該學科的課程架構根本是大雜會,沒有系統。

鄉民二:生死學是不錯的學門,但如果是幾年前,我也覺得沒啥投資的價值,因為畢業了優勢還不如有關係背景的人。

鄉民三:不建議修生死。要修社工的話,南華的應社系就有社工組了。
說到社工的問題,其他學校皆是獨立的社工系,但南華是以40學分的方式運作,類似外面的社工學分班,社工這塊就不如其他學校社工系專業。

轉貼::102級學生議會議長吳俊寬的《給南華大學同學的一封信》

各位同學安好:

我是南華大學102級學生議會議長 吳俊寬

以下所述言論僅代表我的個人立場。

以我在南華大學淺薄、微小的認知探索底下,我想做一個很沉痛的發言,
今日我又再次體驗到不公不義的事情發生,或許各位無感、覺得不稀奇,
但是我仍然很認真的希望透過我的言論,提供給全體學生做為省思。 

南華大學就讀三年心得與學姐就讀心得

這應該是目前為止最赤裸裸的心得了 ,千萬別踩入陷阱阿。

節錄:
A為學姐;B為我

A:我也有非常深的體會 尤其是被歧視的時候

B:我有同感,可是我走的是跟南華做切割的路線,也許並不高明。
因為是切割,必然要突顯南華與自己的差異,放大差異才有辦法讓自己站住腳
有時候我會感覺自己是在做蹲點研究,就像DISCOVERY觀察動物一樣,不同在於我觀察的是南華的學生。 

我是學生,我在南華,我不是南華的學生

我是學生,我在南華,我不是南華的學生

前言:
  想一想還是覺得不吐不快,想為自己在南華大學讀書的幾年間,給自己一個定位。該文與其說是在創造某個族群或把某群人劃為一個群體批判、汙名他們,不如說在替自己做defense(防衛)。
  我沒有大學,我只有受過大學教育,希望你不要看不起我。

 主張:
  「我是學生,我在南華,我不是南華的學生」 

給讀者的話

理性能夠理解的從《我是學生,我在南華,我不是南華的學生》到《南華祕聞》共十四篇文章,已經說盡切割,而且還建立對於他們南華(pre-university)的意識形態。可是終究無法處理情感的部份,也許還太年輕了。 

我是一個被圍困的靈魂,被困在身體裡,就像這個身體被困在南華。